「图书管理员」她来自马里乌波尔

温书
2022-12-19 / 0 评论 / 125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她来自马里乌波尔

她来自马里乌波尔.jpg

她来自2..png

马里乌波尔是一座气候极其温和的城市,全世界最浅也最温暖的亚述海沿岸的港口城市。

一向出版悬疑类书籍的新星出版社突然出了“马里乌波尔三部曲”,实在有着意外的运气。

出版没多久,俄乌战争爆发,这个系列收到前所未有的关注。

所有人都急切想知道俄乌之间纠缠已久的“恩怨情仇”,确保自己在这场历史事件里站对立场,振振有词。

然而,历史没有答案。

这故事 只是历史的大背景下,颠沛流离的家族和非常具体的人。

一场无意间展开的寻亲之旅。

还原命运多舛的马里乌波尔。

在“我”年幼时沉默投河的母亲,关于她的个人记忆仅仅只有一张结婚证、一张劳工证。

“二战”下的“东方劳工”听着都是气势恢宏的词句,

然而在动荡的时代下,非常具体的个人,是怎样死去,怎样活下来?

在拼凑完母亲的童年及家族史,她的冷漠麻木,似乎都有了归因。

“亲爱的上帝,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,只要一瞬间就好。”

多年之后,女儿这么说道。

虽然这个系列现在非常著名,被多次提及,

我也没有特别建议特别去读它。

并不是很愉快的阅读体验。

那些我知道它存在但并不想去深入了解的个体的苦难。

我也是脆弱的。(虽然三部曲我也会读完的。)

所以,这一本,不读也罢,

战争没有结束,苦难仍是永恒。

Ps:

如果,你确实有兴趣,去看了这本书,这个系列。

作为文明历史动荡起伏千疮百孔的中国,也曾有过华人劳工的血泪史。

我们同样有着先辈无法忘却的苦难记忆,

在今天,是否能共情他人绝望的生活?


-内容简介- “如果你看见过我曾见到的。”母亲总是一再重复这句话。

“亲爱的上帝,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,只要一瞬间就好。”多年之后,女儿这么说道。

娜塔莎·沃丁十岁的某天,母亲出门,再也没有回来,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,没能留下只言片语;父亲则酗酒,终日埋首俄语书籍。——在那之后,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,唯一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,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,前往德国。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,娜塔莎·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,她发现,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,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……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、家族史、二十世纪动荡史。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,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,更戏剧化,也更惊心动魄。

-作者简介- 娜塔莎·沃丁,德语作家,德俄翻译家。苏联强制劳工之女。1945年生于德国战后“流人营”,母亲自杀后,被一所天主教女孩收养所收养。从语言学校毕业后,从事俄语翻译并暂住在莫斯科。1983年,她的第一部小说《玻璃之城》问世,后又相继出版了《我曾活过》《婚姻》以及《黑夜中的兄弟姐妹》《暗影中的人》。曾获黑塞奖、格林兄弟奖以及沙米索奖。

因《她来自马里乌波尔》一书,娜塔莎·沃丁被授予莱比锡图书奖、德布林奖。目前生活在柏林和梅克伦堡。

-译者- 祁沁雯,德籍华人,德国卡塞尔大学教育学和日耳曼学双专业硕士。曾任德国哥廷根大学驻华代表,从事中德高校交流工作近十年,现就职于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。业余爱好旅游、观影及译书。已出版译作《海德格尔与妻书》(2016)、《奥斯维辛的摄影师》(2018)。

配图.jpg

0

评论 (0)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