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沈大成
出版社: 理想国 |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出品方: 理想国
出版年: 2020-1
页数: 296
定价: 54.00
装帧: 精装
ISBN: 9787559823144
小生物语是本很无聊的日记。据记载,小生在6月22号买了个环保二手沙发,搬进家里的时候,一名少年坐在沙发上。“那名少年微微铁青着脸,却是一个安静又乖巧的孩子。”七月底小生要搬家,卖掉了沙发,少年仍坐在沙发上“挥手道别”。被搬家工人连着沙发搬走了。
当然,这跟小行星没有什么关系。
但恰巧是一个下午,大风呼啸,却阳光明媚。
我窝在沙发里翻开这本书。没有预兆的立刻掉进了一个光怪陆离、风平浪静的世界。
窗外透着的阳光都显得不真实。
小生的那个沙发少年,仿佛也坐在一边,一如既往的沉默不语。
忽觉场景虚幻。字里行间平静而又荒诞。
沈大成70年代上海人金牛座。
“小职员作家”是她对自己的定位。
发呆的时候,你会想些什么呢?
在工作间隙开小差的那几秒。
在地铁上看着乌黑窗外的那几秒。
手机屏幕暗下去的那几秒。
你都在想些什么呢?
有没有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运行,有那么一点点见解呢。
一本奇妙故事集。
这个世界。莫名其妙又理所当然。
隐秘的明星/变成狗的配音/体验家庭生活的次级人/不该存在的实习生/氛围里成为工具人的工作狂/末日的那天下午,一起兜风的三个人/疫情下小小的感情波动/地铁站站长和墨鱼人的道别/海边旅游和海滨一起做了场梦的女人/突然患了依赖症的朋友/为了离去,突然开始作怪的猫/消失的双胞胎之一托托/养老院里倔强留在老和死之间的老太太/落叶会一起掉落的城市/星际航行里的人们/在其他星球落地扎根的人们。
现实和想象交叉在一起。
一个奇幻世界。就像随时会凭空变出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,理直气壮的在你面前嚼着胡萝卜。然后又若无其事的跑掉。一时间你不知道是爱丽丝还是外星人。
关于那些社会运行模式下的人们。
我即便我以前不认识他们。
那么在以后的发呆间隙里。
我可能会想起。
他们的。人生。
《小行星掉在下午》这是一篇稀碎的书评。除了那个少年我想不起别的了。困倦席卷了我。希望乱七八糟的写在这里,以后有机会再好好整理。
附上沈大成《猫在第二个盒子》片段,来自豆瓣
为了了解这个可爱的作家,特意去找了她的资料。
沈大成,70年代生上海人,女,金牛座,资深小职员。在《上海壹周》开设专栏“放大镜”(以前叫“八号店铺”)、《外滩画报》上开设专栏“外国人”。
猫在第二个纸盒里
现在的我也不成功,或许是我看大多数人都不成功,失落感减少了。如今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完全失败了,境况一致,可只能与其中一部分人共鸣,于是朝向内心的失落感尽管减少,向外的遗憾又扩张了。总是不能如意。
从那时开始直到现在,我很需要一样简便可得、得来后会一直珍惜的东西。那样我就可以忍受其他。
我早就发现一个道理,人如果只想着自己,会感到苦恼。生活的面貌就是如此,麻烦,琐碎,全是小洞,要你每时每刻修修补补,如果你以为在某个时间点上,一切东西都是完好的,那是一个错觉,你必然越来越容易体会到破损与不便,体会到人生它不是一个圆,你的生命力在螺旋式下落。但是,如果去考虑自身以外的事情,你就能暂时摆脱对自己的苦恼。好比有两个纸盒,你是只猫,你跳入第二个纸盒就不在第一个里面。
我在第二个纸盒里。我去里面散散心。
我在里面想象奇异事物,把它们写成短篇。我并不喜欢摹写日常生活,假如所写的故事是对生活的忠实反映,栩栩如生,仿佛可以在真实世界上看到它们立在某处,那不是不好,别人写很好,只是那又会使我苦恼。不得不写点异质事件我才称心。
我既不写具体时间也不写具体地方,一般也不主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,我好像只是虚拟了一些生活方式、一种观念、一种处境或一个物品,可被用来和我们真实的生活经验做比较,这之后,要是能反映一点现实我觉得也好。
小行星代表意外事件;一天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上午下午晚上,下午承前启后,它最适合成为“不确定的未来即将落下的时刻”,它看似也有回旋余地,人起床后吃点东西,定定心,在下午也许能拿出办法化险为夷。
建议从第二篇开始看,《次级人》《实习生》《工作狂》三篇分别写在社会系统中不想被规训、想要被规训、已经被规训的三类人,写的就是我们自己。作者笔下有一种隐藏的同情,这种同情在伤心之上要求团结,人物仿佛变成在草原摇摆行进的象群,没有残酷和杀戮,没有阶级感,甚至没有某种世俗的缘由,但真实存在。随着故事逐渐开阔、轻松,跃升起来,小说中对人的省察也成为一种自然肌理,动态隐藏在情节描写的张力中。题外话,很想知道作者写作时处于小说的哪个位置,写的都要飞起来了啊。
“小职员作家”是她对自己的定位。
有一些故事是关于世界末日的,还有一些故事是关于我发明的一些社会运行模型,有一些发生在家庭或者工作场所中的奇怪的故事,我希望这是一个大家看了会说有趣的故事集。
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