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图书管理员」单读MOOK系列30: 去公园和野外

温书
2022-12-19 / 0 评论 / 136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去公园和野外

去公园和野外.jpg
作者: 吴琦 主编
出版社: 上海文艺出版社
出品方: 单读
副标题: 单读30
译者: 李逸帆
出版年: 2022-3-2
页数: 316
定价: 54.00元
装帧: 平装
丛书: 单读丛书
ISBN: 9787532183098


单读mook里每次最爱看的,大概就是主编语了。
现在的主编是吴琦。
他在序言 小地方 里写:

在大的时代奔腾里,小地方给我们安慰。
在不同的问题上腾挪,会带来暂时的轻松。
“世界其实是个小地方。”
新知其实就是那么多,也没那么难获得,不比自己心里的小世界更难撼动。

订阅这本书的时候是满怀期待的。
对外出和旅行蠢蠢欲动,却受困于一波又一波的疫情。
渴望借由文字里,有身临其境的旅行感受,尤其这封面如此绿意盎然,抚慰人心。
可惜内容还说严肃文学里一些,想看的是野外的风筝,公园里的广场舞,散步的人群。
更接地气一点的,更有人气的东西。
当然,这是我自己无端的期望。

当然,这受困于自身想象力的局限。
我没有“野外”的经验,所以难以勾勒出“水蛭、沼泽、菰米、茭白、候鸟的许诺”

lcg2dww0.png

只有一篇《颐和园柳树001号》作者阿子,平静中略带悲伤。在描述找寻柳树001号事情外,隐约透露出这期间丈夫刚刚去世了。意外或者疾病,作者没有明说。读来莫名觉得悲伤。

陈年喜的诗歌,并未觉得特别惊艳。是我的鉴赏能力的问题,还是现在诗歌少有精品的问题?
家国不幸诗家幸。也许是生活没有诗。 也许是我需要拥有共情,才能进入诗。
(题外话,非必要那篇诗就很好啊。)

看这本书的时候五一假期,疫情封控,不得出门,宅家看电视,所以这本书也是看的囫囵吞枣,即使阳光下也难免心浮气躁,这是我的问题。
但我放过了自己,不再逐字阅读,我想以我现在的知识架构、鉴赏能力有限,即使强行读下去,只会失了乐趣,还不如懵懂读着,以后有更好的角度再来重新审读。

ps:对了,有一篇随笔是刘铮老师写的,关于他一个月翻阅三十本英文书的实验。我记得他的自省,他说怎么可以被中文世界包裹而不读外文书。我在书评上见过这位老师,还蛮喜欢他。
现在的英文功底不够好,不然也要试一次,集中读外文书。作为人生清单吧。


内容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2022年春天诞生的第30辑《单读》,以“自然”为主题结集文章,召唤大家去公园和野外,暂别逼仄的生活,感受闲暇惬意或心花怒放:去国家公园观鸟、去原始山林观察水蛭、去颐和园寻找0001号柳树、去江南乡野认识菰米和茭白、去日本熊野古道徒步……这趟亲近自然之旅,将唤醒我们几近沉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进入“原来是这样”的惊奇时刻;回到自然的维度中理解人,找寻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办法。

疫情延续,战争再起,我们仍渴望用话语校正糟糕的人世,却苦于观点与观点无法互动、对立仇恨四起。本辑《单读》试图在艰难、险恶的时刻,抓住一些逃脱的绳索,在“话语消失”的今天,从去公园和野外开始,将自己投入宏伟壮丽的景象、恒久稳定的法则、永无止境的知识,来忘却狭隘的自我、超越你输我赢的游戏,重温人与人之间原本真挚的情谊。


作者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尚毅,女,四十多岁,在美国某高校从事教学工作,初级观鸟者,业余写作者,爱好多,段位都很低,但老是兴致勃勃。

丽贝卡·吉格斯(Rebecca Giggs),作品主要围绕生态学与环境想象、动物、景观、政治和记忆展开,曾刊载于The Best
Australian Science Writing、The Best Australian Stories、Aeon、Meanjin
和The Monthly 等杂志。她任教于悉尼麦考瑞大学。第一本书即将由Scribe出版社出版。

李逸帆,正在讲话、翻译和写东西中挣扎得不亦乐乎。喜欢读些理论、奔来的小狗,还有水煮肉片。未来仍在加载中。

阿子,专栏作家(坐家)。

沈书枝,1984年生,安徽南陵人。关注乡村与自然,有散文集《八九十枝花》《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》《拔蒲歌》。

任宁,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管理合伙人,播客《迟早更新》《提前怀旧》主播,正在做一个秘密项目。

陈年喜,1970年生,陕西省丹凤县人。有诗歌、散文、评论见《诗刊》《星星诗刊》《北京文学》《天涯》《散文》等刊。出版诗集《炸裂志》,散文集《微尘》《活着就是冲天一喊》《一地霜白》。

刘铮,书评人,现居广州。著有《既有集》《始有集》,译有《纪德读书日记》。

约翰·弗里曼(John Freeman),《弗里曼杂志》编辑,出版有诗集《公园》。

刘漪,自由译者,有两只猫。

严飞,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、副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,研究兴趣集中在历史社会学、政治社会学、城市文化与治理,曾求学于牛津大学、斯坦福大学,著有《穿透
: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》《学问的冒险》《城市的张望》《我要的香港》等。

包慧怡,青年学者,诗人,译者。著有《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》《缮写室》《翡翠岛编年》《中古英语抒情诗的艺术》《塑造神圣
:“珍珠”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》《青年翻译家的肖像》等,出版《唯有孤独恒常如新》《爱丽尔》《好骨头》等文学译著十四种,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,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。

云也退,生于上海,自由作家、书评人、译者,开文化专栏,写相声剧本,出版有思想传记类译作(《加缪和萨特》《责任的重负
:布鲁姆、加缪、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》《开端》等),原创作品《自由与爱之地》《勇敢的人死于伤心》。


目录 · · · · · ·
【话题】
大沼泽纪事 尚毅
水蛭气象表 [澳]丽贝卡·吉格斯
颐和园柳树 0001号 阿子
从菰米到茭白(节选) 沈书枝
日本熊野古道纪行及其他 任宁
【影像】
暗流 L
【诗歌】
峡河岸上 陈年喜
【随笔】
我在一个月内翻阅的三十本英文书:一次实验记录 刘铮
纪念劳伦斯·费林盖蒂 约翰·弗里曼
学者的生命:马若孟和他的学术世界 严飞
【评论】
海漆林中的舞王 包慧怡
候鸟的许诺 云也退

0

评论 (0)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