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图书管理员」 《在中国大地上》

温书
2022-12-19 / 0 评论 / 116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《在中国大地上》

微信图片_20221219155015.jpg

首发于公众号,这里转载用做备份文档


To 程小一:

你的书可太难挑了,本来以为只要给你普法就好了(圆圈正义)。

但你又不甚满意。

(我本来打算偷偷给你寄本《亲密关系》

这个疏离感的时代,谁会不需要亲密关系呢,

对吧。我不承认 我是打算胡乱交差。)

但是你强烈要求要个正常点的书。

刚巧这两天刚读完一本游记

《在中国大地上》

觉得很适合你。

毕竟你是个远征过青海西藏线又身处在宁国这个奇妙地界的姑娘。

(或者把远征换成游荡,会不会更飒一点?)

保罗·索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来到中国,

选择乘坐绿皮火车游览中国。

(他从蒙古进入中国前几天,恰恰是那个著名的切尔诺贝利事件爆发的时候)

看到八十年代,看到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这样的设定。

我就很紧张,生怕他因为不了解中国,而有误解抹黑中国的地方。

我可能会忍不住跟他说,,有本事。。你现在来中国玩啊。。高铁支付宝,漂亮的城市,高端的酒店。。怕是毒舌索鲁你也不得不夸赞几句。

(我可真偏颇啊。。这不就是扶霞说的中国人的自傲狭隘吗)

后来盘算了下,这位“老外”如今已经是八十多岁了,

再来乘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好像也不合适。

读这本之前,荐书人说,看的时候,不要觉得他在黑中国,

他就是一个毒舌的旅游家。他去别的国家也没说什么好话。

这导致我带着一个不健康的心态翻开这本书。。

我想的是。。我倒是要看看你怎么黑中国。你们这些老外就会偏见和自大。

然后读到中间的时候,我已经爱上这本游记。

他描绘了一个我所不知道的 没有切实体会的八十年代的中国。

那时候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创伤里走出来,百废待兴。

整个社会都呈现着一种。。一种大概是叫做无法复刻的八十年代的风气。

惊讶的还有索鲁作为一个旅游者,对当地的熟悉,以及问题的精准。

(他甚至很喜欢毛泽东的语录。还会引用“革命不是请客吃饭”)

他也会反复反复的询问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周总理。

他居然还在旅途中买过一本中国婚姻法小册子,以此了解中国人想法和习性。

他也会去询问中国人的普通日常(你有钱了想买什么?文革时期你在做什么?你怎么看待某某?你入党了吗?你在做什么工作...)

他拜访了美国总领事布鲁克斯,后者告诉索鲁,他一点也不知道中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(可能那会儿的中国也不能明确的知道自己将来会走向何方)

他在驻华大使夫人包柏漪的午餐会上和她探讨写日记,还质疑了她的婚姻观。

他会看到哪面白墙上被抹去的红卫兵标语却还留有一点痕迹。

他和中国官员打交道,即使他被官员四处跟随着,仍旧心平气和的和他们相处。

他也不客气批判了中国建筑的呆板,旅馆设施的陈旧,随地吐痰的超坏习惯。

他在火车上进行阅读,也记录所见所闻。

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,深刻而准确。古往今来的典故语录,似乎运用的很是娴熟。

让我好奇他是从何熟知中国的一切的?

摊开这本书,

八十年代的中国图景,如同一幅画卷,徐徐展开。

众生群像,栩栩如生,历历在目。

然而,你抬头看去。会发现,绘画者居然是个外国人。

他甚至可能风尘仆仆,邋里邋遢

(由于书里没有详细描述他的行李事宜,我一直推测他可能没有几套换洗衣服)

也不知道为什么,看书的时候。。处女座一直在纠结。

内心os:啊,那他是不是几天没洗澡,没换洗衣服。啊,他的行李箱装的下吗?毕竟从东到西,从南到北。。温度跨越很大啊。。还要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去。他在古董店买了个旧鱼缸也是匪夷所思。塞哪呢?

哎,程小一,不知道你在风景秀丽的宁国,

坐在办公室里,阅读这本游记,

偶尔抬头面对着一摊烂账, 再转过头去看看窗外的景色。

(我想象窗外它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)

会不会觉得 :

卧槽,老娘好响出去丸——

微信图片_20221219155021.png

0

评论 (0)

取消